“端午节,天气热,五毒醒,不安宁”,夏至时节一到温度将显著升高,湿度大,暴雨天气增多。端午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,起源于天象崇拜、龙图腾祭祀,迄今已经有2500多年的历史了。后来又增加了纪念屈原、伍子胥、曹娥、介子推等历史人物。
立夏时节,天气比较湿热,这种环境不仅有利于庄稼生长,也有利于一些小动物繁殖。在民间有“端午到,五毒醒”的民谚,意思是说,到了端午前后,一些有毒的小动物开始活跃了。那么,五毒都是什么呢?所谓的“五毒”每个地方的说法不太一样,比如,有的地方说“五毒”分别是蝎子、蜈蚣、毒蛇、壁虎和蟾蜍。而有的地方说“五毒”是毒蛇、蝎子、蟾蜍、蜈蚣和蜘蛛。总之,不管是哪几种有毒的小动物,天气湿热,它们的活动是很频繁的。所以,我们在室外的时候,一定要格外的去留心去注意,对这些有着毒牙还有毒液的这些毒物啊,最好是敬而远之,以免受到伤害。五月五端午节到了,老话讲“过端午节,一不吃、二不游、三不做。”,是什么意思呢?都是指的啥?下面来具体看一下!一不吃:在宋代的时候,端午节又“躲端午”的习俗,就是要接出嫁的女儿回娘家避恶。但是,随着发展,这种习俗就淡化了,很多人已经不“躲端午”了。并且,像山东一些地区,端午节出嫁的女儿是不能回娘家吃粽子的。因为,古代是农耕社会,日常生活和主要的经济来源都是靠种地。但是,那时候粮食产量比较低,农业生产技能也不高,旱了减产,涝了也减产,每家都没有多少余粮。所以,那个年代嫁出去的女儿就不能再想着去吃回头饭的。另外,端午节并不完全是个喜庆的日子,还是个祭日。所以,这一天也不适宜出嫁以后的女儿回到娘家。因此,这一不吃,指的是不回娘家吃粽子。
二不游:1、不游泳今年端午节相比去年延后了18天,和夏至节气相连了,虽然温度上升了,有的地方甚至达到35℃以上。但是,早晚的温差还是很大的。在民间有“吃了端午粽,还有三更冻”,意思是说,别看温度上升,河水表面看似温度挺高,其实,河里的水温还是很冷的。这个时候,如果下去游泳话,容易导致寒气进入体内,对身体不好,不太适合游泳。因为,水凉容易使腿抽筋,出现溺水的情况就很麻烦了。尤其是小孩,更应该看管好,不要下水游泳。
2、不宜外出远行旅游刚才已经说了,按民间的说法“端午到,五毒醒”,这些有毒的小动物,这个时候活动比较频繁,肆意出没于人们日常的生活当中,并且,天气炎热,我们穿着又比较清凉,很容易被伤到。三不做:1、问候时不说端午快乐端午节不仅是纪念屈原的,还是纪念伍子胥投钱塘江,曹娥救父投曹娥江的。因此,这一天是个悲壮和寄托哀思的日子,不能说端午快乐,要说端午安康。2、给孩子带的五彩绳和香包不能随意的取下来因为,农历五月是毒月,而端午节又是“九毒日”中的第一个,加上有“五毒”活动频繁。所以,古人为了驱虫避灾,就会给小孩儿手上戴上五彩绳或者是香包。但是,五彩绳和香包不能随便取下来的,按旧时民间习俗要等到端午节过后的第一场雨之后取下来,有冲刷霉运的寓意。
3、不能熬夜和露天睡觉民间谚语说“吃了端午粽,还要冻三冻”,端午节时早晚温差还是比较大,正是燥热寒凉相会的时刻。所以,我们不能贪图晚上凉爽就,去熬夜和露天睡觉,容易遭受风寒。端午到了,您那还有哪些习俗呢?期待您的分享!感谢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