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首尔市一处宠物犬游乐场内,一名宠物饲养者正在和犬只玩耍。本报记者马菲摄
随着社会的变化发展,宠物饲养被赋予更多陪伴和社交等社会功能,宠物数量不断增加。加强登记制度,制定法律细则,规范饲养行为,加强教育培训,成为不少国家提倡文明养宠的普遍做法
在新加坡,宠物饲养受到严格监管。一旦出现违法违规行为,主人不仅被处以罚款或监禁,还会失去养宠资格。
1965年,新加坡政府颁布了《动物和飞禽法令》,对预防宠物狂犬病等疾病、防止虐待动物、兽医许可等内容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规定。同年出台的《野生动物法令》则对宠物饲养品种进行了限制,规定居民只能选择猫、狗、兔、观赏鸟和观赏鱼等作为宠物,并规定除非获得许可,任何人不得捕捉或进口野生动物作为宠物。
新加坡有专门的政府部门对宠物饲养进行具体规定和管理。2000年4月,新加坡农粮兽医局成立。该机构在2007年出台规定,要求宠物犬必须植入电子芯片。芯片内存有主人和宠物的相关信息,为寻找走失宠物犬、有效预防传染性疾病提供了便利。2017年,农粮兽医局发布《动物福利守则》,规定了主人在宠物居住条件、管理和照料方面的最低标准。
2019年4月,新加坡重组农粮兽医局,其中宠物管理部门调整为国家公园局下属的动物与兽医事务组。该事务组规定,居民在领养或购买宠物时需在事务组的宠物许可系统中进行登记,完成宠物所有权转移并获得饲养许可证。许可证分为一年、两年、三年等类型,到期需及时更新。如有饲养者住所变更、宠物丢失等情况,也需在系统中及时更新,否则将被处以最高5000新元(1新元约合5元人民币)罚款。